個月好不容易看完模倣犯。
說好不容易呢,是因為我借的是分四集的版本(另外有分上下兩集的版本,看起來舊舊的,我不喜歡),
有前面123集,等了有點久才把第4集借回來啊~~~~
 
會想看這本書是因為有一次在看蔡康永的”今天不讀書”節目中劉黎兒介紹的,
為什麼我會記住她的名字咧??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不太會記人,尤其是那種只有一面之緣的人,
因為她的國語腔調實在是不像中國人啊~~~~加上她的名字有點夢幻......
之後在報章雜誌上又陸續有她的文章或消息,
原來她在日本當採訪記者的時候嫁給了日本的棋士(有本因坊還是十段頭銜之類的,總之很厲害),
然後就一直住在日本......汗...久沒說中文就有日本腔,真是了不起!
拉回正題,就是聽了她的介紹才讓我對模倣犯這本書有這麼深的印象,
才有看到這麼大一本書還有讀下去的動力!
 
分四集想當然爾這個故事一定很長,
但是它特別的是:它當中不是用警察.偵探等傳統以偵查犯罪為職業的人作主角。
而且裡面的人物她都會用很長的篇幅去描述其背景.職業.性格.生命中的大事等等。
所以常常看到新的人物出來,開始介紹生平的時候,
就會覺得”這跟案件有關嘛?為什麼又多這個人出來啊??”
但是看到後來才會發現,哦!原來這個人在這裡.那裡都有默默的出現,扮演著或許可以解開案件的線索之一。
甚至連兇手之一都做了最長的讓他單獨成為一部(四集裡面只分為三部,可見份量多重!@@)的敘述,
完全以兇手為中心描寫,所以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很不耐煩,
原本還在想說不可能這麼早把兇手說出來的啦,這人應該不是真正的兇手,
可能只是摹仿真正兇手犯案的人而已,這樣才符合書名:模倣犯啊!
越看到後來才發現我錯了.......然後就變的很生氣,搞什麼啊,這麼早就說兇手是誰叫什麼推理小說啊!
而且這個人超級討人厭的,不但是個米蟲.殺人犯.甚至還會打自己的爸媽!死好啦!
但是到後來,居然覺得他很可憐!
 
沒有一個人可以稱作是完全的主角,但是當然有戲份吃重的角色,帶領著破案的契機出現。
本書的案件是少女離家失蹤後的連續殺人案,
彼此之間沒有關聯.動機.特徵等等也都不同,不是為情,不是為財,更沒有仇恨,有的只是:純粹的惡!
唯一的共同點是:年輕女性,且被報案為失蹤人口。
而在事件爆發之前,都被認為是離家出走。(大概是因為沒有接到勒贖電話吧!所以沒有積極尋找)
這本書裡面有討論到日本社會對於這些離家出走,甚至後來被殺的女性普遍的認為是:
活該吧!平常的生活不檢點才會這樣!反正也是去援交還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才會變成這樣吧!
這種大男人主義式的思想。日本人啊~~~~汗
也並不是說完全沒有一點同情,但是書中寫出了當這種案件發生之後,一般人的感覺:
好可憐啊,還好不是我。
只要不是我身旁的人,這種事就離我很遙遠。.........等等,普羅大眾的想法很殘忍,
但是人就是這樣的動物,靠著把不幸的事情忘掉才能繼續過日子 by書中的有馬爺爺。
 
 
報導記者前鈿滋子
 
之前在女性雜誌負責撰寫如何作的一手好菜等等的文章,在殺人案曝光前就已決定撰寫女人為何離家出走的報導文學,在殺人案曝光後轉而寫本案殺人事件的全面報導。在與殺人犯的較勁之下,終於運用智慧逼狡猾的犯人露出馬腳。

本案被害人家屬有馬總一郎
 
開設手工豆腐店的有馬爺爺已經80歲了,卻發生了外孫女失蹤後來被殺的慘劇,經歷過二次大戰的他性格堅強,雖然在事件曝光後就在外孫女是否存活的煎熬中飽受歹徒的玩弄,但仍屹立不搖,誓言要抓到歹徒。

他案被害人家屬塚田真一
故事的一開頭便以他發現被害人被肢解的右手來揭開序幕,他的家人在之前的強盜殺人案件中慘遭殺害,只剩下他一人存活,因此心中一直存有對暴力事件的陰影,意外的遇到這起事件,讓他深深的覺得是命運的捉弄,或者是他一生都得和暴力事件牽扯不清了呢?

以上,就是書中的主軸人物,當然還有兇手啦~~~~(名副其實的主角!?)不過先揭開謎底不就不有趣了嗎?呵!
其實看這本書越到結尾越覺得:這跟”模倣犯”有什麼關係啊???
我還以為一定是有兩組以上的兇手咧~~~
結果證明了兇手雖然有兩個,但是和模倣犯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是在結尾的時候前鈿滋子用來引出真正犯人的誘餌而已!
兇手自以為是導演,將”殺人”當作大型舞台劇去編導,最後終於露出破綻,
在他大叫著:我怎麼可能是模倣犯。我的所作所為都是獨一無二,我自己想出來的劇本,你憑什麼說我摹仿別人!
的凶狠模樣,讓全日本觀眾得知兇手的真面目!
真是~~~天網恢恢啊!要不是他太過自信把自己曝露在鎂光燈前,我想這整起案件是沒辦法水落石出的吧!
 
說到兇手之一的栗橋浩美(就是我前面說那個會打自己爸媽死好的人,不過幕後還有另一個人),在事件發生的途中就死掉了,
而且是在他已經悔改想自首的時候,對照起他童年的遭遇真是讓我覺得喔:
現在的父母要是沒有心愛小孩的話,就不要生小孩好不好,
造成小朋友童年的陰影,讓他以後去殺人放火得了精神病,真的是社會的不幸耶!!
你小時候虐待小孩,小孩長大以後就虐待你啊!
並不是說這種殺人犯的錯就可以被原諒,當然殺了人而且沒有理由的話就是不能原諒的事,
因為可以選擇不殺人為什麼要去犯罪呢?殺人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當然沒有辦法原諒,
但是得到的教訓就是:父母真的好好用心栽培自己的小孩啦~~~不要將來說自己是無辜的!
 
其實這本書有點像是塚田真一從小孩成長為大人的歷程,
以前他只是一個平凡的青少年,但是當他自己一句無心的向朋友炫耀:我爸最近繼承了一筆遺產,還蠻多錢的喔!
被急需用錢的殺人犯聽到後竟間接造成了一家人被滅門的慘劇之後,自責一直啃蝕著他的心。
因此當他遇到殺人犯的女兒指責:你也是殺害你們一家人的兇手時,他才會這麼不知所措的逃跑躲避。
殺人犯的女兒不擇手段要求他寫下原諒殺人犯所作所為的聲明,好向法院聲請減刑時,
我真的氣到快瘋啦~~~~~媽的,殺人的罪證榷鑿就是你爸,還有臉要求倖存者做這種事,
到底要不要臉啊~~~~~~真是不講理到極點,竟然還搬出法律條文來說警察也拿你沒辦法,暴怒的說~~
也因為這樣,塚田真一很討厭加害人的家屬出來說殺人犯是無罪的,他平常不是這樣的人等等,
因為他覺得被害人的家屬才是最可憐的吧~~~~承受了失去家人的痛苦,獨自活在世界上!
如果失去了家人之後能平平靜靜的過日子就算了,但是竟然殺人犯的家屬又跑出來煩他,
要是我真的很想一槍斃了那個女的!番到極點的人真的很讓人抓狂!
但是後來遇到了前鈿滋子和同樣是受害人家屬的有馬爺爺之後,
在他們的照顧開導下,以及整個事件的追查下,
塚田真一才逐漸了解要如何面對家人間接因他而死的事實,
甚至在最後兇手出現後,他告訴了殺人犯的女兒一句有馬爺爺告訴真凶的話:
”真實是不管丟到多遠,最後還是會找到路回家的。
所以你去說謊也沒關係,只要在我的心裡知道事實是怎樣就夠了。’
在書的結尾塚田真一真的長大了~~~
 
我對結局不滿意的是:受到冤枉為兇手的人,他們家已經為這起事件失去兒子和女兒了,
可是都沒有人為他們說話,真是太可惜了!
是真正的兇手是一回事,但是被誣賴冤枉就大大的不同了吧!應該要為他們平反才對!是我小小的遺憾!
 
公視 今天不讀書的模倣犯介紹:
 
話題書---【模倣犯】 作者:宮部美幸/著 出版社:一方出版
 
被譽為日本平成國民作家的宮部美幸,以五年時間,在2001年完成了上、下兩本,總計1200頁,140萬字的【模倣犯】後,在2002年被日本選為年度國內最佳推理小說等六大獎的殊榮,不僅是在各大獎項上出頭,也在銷售排行榜上有耀眼的成績,至今已經創下150萬套的銷售成績,加上日本導演森田芳光又將【模倣犯】改編為電影,起用SMAP的偶像明星中居正廣為主角,種種的行動,都將【模倣犯】的熱潮推到頂點。
 
這部長篇推理小說,故事從刑事案件受害人塚田真一在大川公園溜狗時捲入另一場預謀的連續殺人案件出發,巨細靡遺地將事件關係人逐一加入故事。作者從警方、涉案人、媒體以及日人社會、日本人對事件發生時的反應以及罪犯心理……等多重角度,逐一推展故事全貌,從喪心病狂的殺人犯、都會人心的浮動、媒體的誇張報導、冷漠的社會結構,宮部美幸是否對現在日本社會的文明過度發展,抱持著不安的觀察角度?還是這是日本社會的普遍隱藏心理嗎?就請旅居日本的劉黎兒來與蔡康永深入探討這部讓人一讀就難以罷手的暢銷作品。
 
【從律師事務所的OL轉變成暢銷大作家】
蔡:我手上拿的這套小說「模倣犯」,是我最近讀到覺得讀得最過癮的一套小說,與其稱之為推理小說,不如稱之為是犯罪小說;它講的是有幾個人,我最好不要揭曉是幾個人,反正就是有犯罪的人,他們對日本的女生進行了這個迫害或者是謀殺,然後用非常殘忍的方法來揭曉他們謀殺的成果,向整個日本社會示威或者是炫燿,結果引發了一場喧然大波的過程。這套小說因為篇幅非常地大,超過一百萬字以上,台灣中文版出了長達四冊之多,我當初拿起來看的時候,根本不覺得我可以看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結果沒有想到翻閱之後,就難以停下來,讀得非常地過癮,覺得如長江大河一般所寫的描述犯罪小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一個寫作方式。後來請教了我心目中的日本文學專家劉黎兒之後發現,在日本其實並不是太罕見的事情。我今天特別把黎兒請到「今天不讀書」的現場,希望跟她分享這些她的想法,也可以讓喜歡這些小說的人,進一步知道這些背景。劉黎兒,在我跟你提這個「模倣犯」這套小說之前,它在日本已經是明星級的小說嗎?
劉黎兒(以下簡稱劉):對!它是大概二○○一年最暢銷的小說,日文本是很厚的上下兩冊,達一千七百多頁,相當驚人,聽說宮部美幸寫的時候,她寫了三千五百五十一張稿紙,一般一本書大概六百張稿紙就夠了,將近六倍左右的長度;在日本上下冊銷路超過三百萬冊,是非常非常驚人,有部分是因為跟中居正廣主演的電影有一點的聯動效果,不過大部分的人都很意外自己居然能夠看這麼長的書。一般的人都以為自己只能看輕薄短小的書,可是看這書時,沒有人把它擱下來,大概所有人都經歷了跟康永一樣的經驗。
蔡:劉黎兒今天特別幫我們把這些宮部美幸的作品,帶了一部分到台北來給跟大家看,據說你有宮部美幸的每一本書?
劉:對呀!她到了現在大概出了三十八本的書,這些是其中的一部分,「模倣犯」是第三十七本。
蔡:所以她在出「模倣犯」之前,已經是很有地位被認可的小說家了?
劉:她剛好是二十年前剛好開始去學寫小說,大概一九八四年去去上那種小說寫作班
,然後一九八七年左右,開始寫第一部小說,我一個朋友是律師,然後他另外一個朋友是一個作家律師,宮部美幸本來就是在他的律師事務所當他的助理,那個作家律師就把他的作品讓宮部美幸謄寫,宮部美幸寫一寫就覺得他不過如此,用這種東西可以出成小說,那我也可以寫,所以她就辭掉工作就寫,就一炮而紅。
 
【推理小說在日本的景況】
蔡:我在讀宮部美幸的「模仿犯」中文本之前,就聽過不少人和我推薦,我當時就想說第一、四冊的小說不知道讀得完讀不完,第二、我跟人家提這個故事的時候,好多女生都跟我講她們不想看,因為覺得一聽到故事的開頭,有女生的某個身體部位被切割下來,丟在公共場所被發現,聽起來好恐怖,很多女生擔心自己讀了以後會很害怕,沒有辦法晚上一個人回家;在日本的這一類小說當中,女性讀者從來不會覺得說怕讀這種書是不是?日本女生神經真的比台灣的女讀者要粗嗎?
劉:日本人對於就是生跟死的界線本來就不是看得那麼清楚,另外對於屍體的畏懼感也不大一樣,就像最近還有一個作家叫桐野夏生,她寫一個「Out」,就是幾個女人把其中一個人的丈夫的屍體分割掉,日本人對於這樣的事情,他們的生理接受度還是比我們高多了。宮部美幸她基本上是一個女人,所以這一本書還蠻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來看的,所以大部分的女人其實都蠻喜歡的;反而是有些喜歡傳統推理小說的人,對宮部美幸的推理小說,認為她根本不算推理小說,不夠推理的樂趣,通常推理裡面就是一個解謎,到底犯人是用什麼樣的技巧,那她的書裡面大部分,到中間或是一開始就告訴你犯人是誰,你根本不要推理,所以它其實是一個加害者或是受害者的一個心理小說。
蔡:大家如果喜歡在網路上面收怪照片的話,大家最近都會收到日本跟韓國的七年級生,辦成屍體的這種寫真照,就自己打扮成屍體流血啊、然後長瘡這些的照片,所以的確好像日本跟韓國的女生對於屍體的恐懼比台灣女生要少很多,以此為樂的成分還蠻多的,不會覺得那個是離自己那麼遠...
劉:在日本鬼片很流行,然後大家還喜歡身上隨便帶個鬼娃娃的小玩偶等等,可以拿一個鬼娃娃陪自己睡覺,這在我們的文化裡面可能比較難以想像。
蔡:我今天特別要請教劉黎兒
 
就關於「模倣犯」的背景資訊是有一部分因為,的確如果你抱著讀推理小說的樂趣,那第一個當然推理小說在台灣,並不是什麼暢銷的類型,很多在國外暢銷得要命的推理小說,在台灣都是受到很冷淡的對待,那有的人就說華人可能天性就不喜歡推理,喜歡去跟包公伸冤的成分居多;如果抱著要讀推理的樂趣,比方說阿嘉沙克莉斯蒂的那種樂趣,來讀「模倣犯」的話,大概樂趣是非常不同喔。「模倣犯」講的是一個命案初步揭曉線索之後,這幾個兇手就是仗著這個揭露自己的犯罪手法的方式為樂,而逗著媒體、警方團團轉,來欣賞自己犯罪的成果,那媒體或者是受害人的家屬他們在整個過程當中,很細微的心理層面的描寫,都有出現在整個書的過程中。這個就很好玩,其實我們一般看描述犯罪的書,也許對於犯罪者的心理有興趣,可是對於被殺害那個人的家屬,比方說被殺害人的爺爺或者是報導這個犯罪過程的女記者的心理狀態是沒有興趣的,可是宮部美幸通通都把它寫出來了,這個是她的創舉嗎?就是在她之前有人這樣做嗎?
劉:比較少!事實上她這小說,我覺得等於是日本的推理小說一個分水嶺的小說,在這之前我們比較熟悉的日本的推理小說,像松本清張之類的小說,他們都一定有動機就是為什麼要殺人,犯罪要有動機、有理由,而且是很深的,不是因為貧窮或是長年的積怨,一定有很深的心理背景;可是「模倣犯」是一個很現代型的犯罪,它其實是沒有理由,它把一個犯罪純粹化,然後所謂的「愉快犯人」,就為了高興而殺人;等於犯罪者是一個演出者,他讓整個社會一起看,而且完全沒有覺得受害者是一種犧牲,犯人覺得他邀請了受害者來跟他一起參加這個演出,他覺得受害者應該是要覺得很榮幸。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因為現在這個社會沒有理由的犯罪已經越來越多,沒有辦法去猜測背後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樣,那宮部美幸的所有的創作都是這樣,像她的第一本小說「火車」,或是其他所有小說都是在找犯罪的動機,她甚至有一個故事講一個死亡者的家屬,他雇私家偵探來探討說自己的親人,為什麼會去自殺等等,就是他想要知道理由;那她另外有一本得植木獎的小說「理由」,裡面就是說每一個犯罪都有理由,可是裡面就有一個犯罪是沒有理由的,那那個沒有理由的延續就是「模倣犯」,所以我覺得是一個蠻重要的分水嶺。
 
【結構龐大的犯罪小說】
蔡:我在讀「模倣犯」的時候,一方面對於這個不講求推理的樂趣,可是講求整個犯罪的過程引發的社會反應,這種寫法感覺到很有興趣,也很佩服;另外一方面這麼鉅細靡遺地描述整個故事牽連到的三四十個人角色的內心世界,讓我覺得作者似乎是一個頗有同情心的人,要不然誰在乎一個被殺的少女,她祖父的豆腐店因此而關門,或者是報導這個案件追查真相的女記者,跟她婆婆相處的糾紛,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在乎的
?可是被宮部美幸寫出來,我讀的時候都沒有不耐煩,甚至沒有覺得跳過那些,只注意犯罪者。跟我看別的小說的經驗不一樣,看別的小說,如果你沒有在講主角的事,我有時候就會忽略翻過去,可是在看這個小說的時候,我幾乎都不太覺得說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好像每個人物的內心都值得探索...
劉:這也是宮部美幸的小說一個特點,她所有的人物都很平等,然後她把自己的視點---或許很像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她把自己的鏡頭是放得很低很低;可是另外一方面,她還是俯視了整個事件、整個世界,這是以前的作家所沒有做到的事情,因為她登場的人物,可能跟她自己生長環境有關係,她是在東京那種所謂下町很庶民小市民的地區長大,那附近有那個打鐵屋什麼,或是小書店,很像我們的以前傳統的萬華,是比較一個傳統很古老的地區,她身邊全部都是每天非常非常認真去過日子的人,然後可能因為非常偶然的事件,然後捲入一個犯罪案件,這是她的特點,她其實不是很在乎犯罪的過程,她大部份都沒有什麼很複雜的犯罪技術,大家都說她的文字是很溫暖的文字,可是她的態度其實蠻冷靜的,你看她很多的觀察和比喻都非常非常妙,與其說是推理小說,不如是心理小說,然後也蠻文學性的,充實感到你不會覺得看完就把它丟掉。
 
【兼容男女作家特點的小說】
蔡:如果有人以前注意過我的閱讀習慣的話,會發現有的時候我真的對於作為一個男生要去讀女生寫的小說有一點困難,從讀「咆哮山莊」、「簡愛」開始,就有一些我覺得女小說家跟男生的興趣方向很不相同,到現在每次讀到女的小說家寫的東西,都會強烈的感覺到性別之間畢竟是有差別;可是在讀「模倣犯」的時候,我實在被震懾到就是我並不太覺得這是一個男作家或者一個女作家寫的東西!
 
雖然劉黎兒提到書裡這個女記者的角色 ,我的確感覺到她作為一個女性的處境,好像是我們男生很少去關切的,就是要照顧婆婆那邊的情緒,又要管丈夫的事情,還要照顧自己的事業的發展,結果就會處於很多艱難的夾縫當中;可是另外如果我要舉一個非常男性的例子的話,「模倣犯」裡面有一個很神秘的推理者,他是專門靠著從建築物的照片,來判斷案發現場,給他幾張犯罪者寄出來的照片,他就能夠從椅子的高度、地上的影子還有窗戶、屋頂的高度,來判斷房子座落在日本的什麼地方,那一整段推理在我看起來就實在是非常男生的寫法,我根本沒有辦法相信女生能夠搞清楚那件事情,這當然是很過分的偏見,可是宮部是不是一個很跨越性別之上的作家?
劉:我想其實這個是日本作家的習慣,日本不只是宮部美幸
,其他所有的女作家也都是一樣,她們要寫一個小的細節的時候,她們會事先去採訪,當然日本出版社出版、市場規模非常大,所以他們容許給作家很好的經費,很好的住所,做很好的安排,會有編輯給她作一些基本的講義、功課,或是到現場去看一下,所以作家會表現得很專業,不會犯下技術上的錯誤,或是有基本的錯誤。
 
尤其是推理小說它一定不可以犯任何一點點技術上有錯誤,你就會覺得它是有漏洞,經過蠻綿密的採訪跟材料的吸收,才能夠寫成,所以看起來好像是日常生活,可是裡面還是有蠻多的專業在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vely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